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关于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5-09-06 21:3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要求,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深化“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扎实推进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榕委教育工委办〔2015〕27号《中共福州市委教育工委办转发《关于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把握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构建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机制,坚持简便易行、有序推进、务求实效原则,以“四个万家” “三结对三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组织引导在职党员就近就便到居住地社区报到,联系服务社区群众,接受社区群众监督,扎实推进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双联系”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深化“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推动文明和谐幸福社区建设,为加快福州新区开放开发,推动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参加对象范围

全校在职党员。

三、明确职责任务

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学校党组织、在职党员、街道(乡镇)和社区党组织都要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加强沟通、相互联动、共同推进。

1.学校党组织:(1)组织党员进社区报到,做好思想动员,组织引导在职党员及时自觉到居住地社区报到;(2)督促党员服务,引导在职党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热心参与社区服务,积极投入社区建设;(3)加强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党员在社区表现和服务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4)提供必要支持,帮助党员解决在社区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5)积极发现和选树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6)参与社区共建,积极为结对共建社区党组织提供信息、资金、人才、场所等支持。

2.在职党员:(1)按照学校党组织统一部署,主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等实际,按照社区党组织的安排认领服务项目和岗位,通过参加社区志愿者组织、认领困难群众“微心愿”等活动,每年参与不少于2次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2)公开党员身份,当好社区居民,带头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社区公约,维护公共秩序,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的监督;(3)宣传政策法规,了解社情民意,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群众合理诉求;(4)主动联系和服务身边群众,有条件的可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形式,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5)参与社区建设,利用闲暇时间自觉自愿、量力而行参加社区文明创建等活动。

3.社区党组织:(1)安排专人做好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接洽工作,建立党员台账,掌握在职党员职业、特长、服务意愿等基本情况,注意党员个人信息保密;(2)按照供需对接原则,根据“党员所能”和“群众所需”及时设置提供服务项目和服务岗位,提供服务菜单,组织在职党员领岗履责;(3)根据党员专长,可把党员编入社区相应的网格服务团队或志愿服务团队,方便党员参与服务;(4)经常开展活动,制定服务计划,丰富活动载体,吸引党员参与,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统一活动日”的形式,定期组织各类主题服务活动;(5)协助单位党组织做好监督管理,注意了解掌握党员在社区表现情况,每年底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一次,或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反馈。

4.街道(乡镇)党(工)委:(1)加强指导协调,全面掌握辖区内社区开展活动的整体情况,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召开联系协调会议,统筹辖区内社区的活动安排;(2)整合工作资源,发挥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作用,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加强与共建单位沟通联系,有条件的可吸收在职党员进入社区大党委班子;(3)落实群众诉求,对在职党员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对反映的问题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上级党组织,并向群众做好沟通解释工作;(4)加强考核管理,将社区组织在职党员开展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情况列入年度考核社区党建工作内容,进行述职评议考核;(5)培育、选树在职党员进社区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先进典型。

四、完善报到工作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让单位好组织、党员好参与、 社区好操作,做到及时有序地组织党员报到。

1.进行思想发动。学校党组织以“为什么进社区,进社区干什么,到社区怎么做”为主题,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等方式,对进一步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认同。

2.明确报到时间。在职党员原则上于2015年9月底前到社区报到。已组织报到的,进一步核实报到情况,规范信息台账。

3.组织有序报到。学校党组织掌握本单位在职党员所属社区、专业特长、报到意向等情况,引导在职党员持《在职党员社区报到证》(见附件1)、《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见附件2)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没在社区居住的党员可由单位统一组织到结对共建社区报到,具体由单位党组织结合实际确定报到方式,并组织实施。

五、创新服务载体

紧扣群众需求,丰富服务内容,结合在职党员实际情况, 创新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联系服务群众。

1.集中定点服务。充分利用社区活动场所及服务设施,设立在职党员工作站、党员群众接谈室和党代表(党员)工作室等,为群众提供服务。积极收集民情,对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进行分类登记,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

2.开展认领服务。推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街道社区党组织采取入户走访、张贴公告、设立意见箱、社区网站或微信平台公布等多种途径,广泛向社区生活困难党员群众、空巢老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征集“微心愿”,编制成服务项目和菜单,让党员自主认领,提供帮助服务。

3.实行组团服务。探索把在职党员纳入网格服务团队,壮大网格服务力量,把服务延伸到居民家庭。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组织,可结合职能特点和优势,在市、县(市)区、街道(乡镇)辖区范围内统筹单位、党员优势力量,组建以社区管理、法律维权、健康义诊、科普宣传和企业发展咨询等为服务内容的“党员服务队”“党员义工队”等党员服务团队,适时到社区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组团服务或上门服务活动。

4.结对共建服务。学校党组织每年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 协议,与社区网格、院落、楼幢党支部(党小组)结对服务,组织党员经常性开展帮扶服务活动,每年联系、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不少于2次。

5.利用网络服务。充分运用社区党建网、远程教育网和数字信息管理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群众“微心愿”发布到QQ群、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方便在职党员选择参与,实现滚动征集、网上认领、线下兑现。

6.开展主题服务。围绕社区中心工作、重点任务、重大节日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闽都传统文化教育、民俗节庆、道德讲坛、文明创建以及关心青少年、关爱空巢老人、助圆困难群众“微心愿”等主题服务活动,广泛吸引党员群众参与,形成浓厚的服务氛围,增强服务效果。

六、加强制度规范

完善和落实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办法,激发在职党员内在动力,促进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1.建立报到登记制度。党员持报到证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社区安排专人负责接洽,登记党员基本信息等情况,并向学校党组织提供回执。学校党组织要及时了解统计本单位在职党员报到情况,向同级机关党工委报告。

2.建立服务纪实制度。建立在职党员社区表现档案,制作服务纪实卡,加强党员服务过程管理。党员参加社区党组织统一安排的服务活动,社区党组织应做好记录;党员自行开展服务活动,应及时向社区党组织报备。社区党组织要采取多种方式,定期展示党员服务业绩,也可综合党员服务事项、次数、成效和群众反映等情况,探索实行党员奉献积分或星级管理等办法,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3.建立沟通反馈制度。社区党组织要加强与单位的联系,每年底以适当方式向学校党组织反馈党员在社区表现情况,重要情况可随时反馈。学校党组织也要及时与社区沟通,经常了解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组织本单位党员座谈交流进社区服务的感受和体会,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党员更好地在社区发挥作用。对不按时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或为群众服务不积极的在职党员,要进行批评教育。

4.建立评价激励制度。要严格落实《中共福州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在职党员干部进社区联系服务群众情况纳入干部考察暂行办法〉的通知》(榕委组通〔2015〕38号)文件精神,将在职党员干部进社区报到及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情况纳入干部提任考察内容,并作为预备党员转正、党员民主评议、干部提拔使用、推选“两代表一委员”和干部评优评先等重要依据。社区党组织可探索开展评选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之星”“最美在职党员”等活动,并给予褒扬或嘉奖。在职党员每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少于2次的,一般不得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预备党员转正要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把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纳入各单位党建目标管理考核,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率低于95%的基层党组织,不得被评为先进党组织。

附件:

1.在职党员社区报到证

2.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和政县qft730| 永济市x0z30| 平湖市nbx713| 吐鲁番市0cd397| 垫江县rj0667| 德昌县tzn260| 宁都县t0u24| 家居uhu325| 尼木县0fe491| 遂宁市kv9883| 武定县hp9250| 松原市hlr97| 南投市v9f27| 江陵县zfk411| 拜泉县9sl857| 东平县zk9468| 临西县srf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