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组公开周活动报告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10-24 14:16 研究课题
《春节序曲》选自作曲家李焕之民族管弦乐作品《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创作于一九五四至一九五五年间。此乐章深受人们的喜爱,经常作为单独的乐曲在音乐会上演奏。作品采用我国陕北民歌及民间的秧歌节奏、旋律及为素材进行创作。作品旋律优美、明快,节奏热烈鲜明,富有民族特色和风格。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百姓在春节里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欢庆热闹场景。这首乐曲选取反映节日题材的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作品。在课堂设计中,学生通过聆听导入、名曲赏析、活动体验等多种环节,熟悉优美的民族音乐,从中领略民族音乐中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同时以节日音乐中的欢乐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 初一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变化,是对小学阶段的一次升华,同时通过多次合理的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还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和音乐审美素质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开课准备课题
开课教师李敏老师和指导教师陈玉娣老师,从定下开公开课开始,利用集备时间甚至午间休息时间,或课间休息时间,以面聊或微信形式,进行共同备课,研讨。在教案形成后,先后进行3次正式课堂磨课。重在研讨以下几个内容:
备详案。 即教师在课堂中要说的每一句话,学生的回答情况,甚至是教师举手投足的每个关键动作,预测学生可能的回答状况等等方面,都要写下来,这个备课过程也就相当于把书读到由薄到厚的过程。这种方法看似费时费力,却能让授课语言越来越精炼,思路越来越清晰,课堂效率越来越高。对于年轻教师来讲,我们认为必须要做到事无巨细,这一点非常关键和重要。这不仅对备好本节课至关重要,而且对今后的教学和自身业务的提高都非常重要。备公开课必须要经过这个由薄到厚,然后再由厚到薄的过程,这节课才有可能成功。
备学生。 首先,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备课时,应着力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将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直观形象的突破难点。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过这个课题,如果学过,就要在备课中适当加深难度:如果内容忘得几乎差不多了,还需对以前所学的重点加以回顾;如果从来没学,就要看前面的知识基础掌握的怎么样,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没有障碍,课上的内容也要低坡度进行。尤其是抽题后讲课顺序不是在第一天的老师,要注意前面选手的课堂是否切实达到了教学目标,如果没有,你要提前去给学生做好知识铺垫,否则,前面一个选手的失败可能影响到你的正常发挥。其次,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备课时,还应该去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说,如创设情境时,我们要想,怎样的情境学生才能感兴趣?设计问题时,我们要想,怎样的问题才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设计语言时,我们要想,怎样的表达才能使学生觉得直观有趣等等:另外要考虑到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把重点内容放在注意力集中的时段解决,切不可放在课堂一开始或者半小时以后学生思想松懈的时段:还要考虑学生的情绪波动,就像“文似看山不喜平学生情绪也可以时松时紧,如果课堂中能带领学生达到一个高潮,那肯定是一节非常精彩的课了。比如在课堂活动中可以采用竞赛、小组讨论放松活动等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使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的目的。再次,设计对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现在讲课时普遍存在的弊端:教师讲得太多。教师的角色要由演员变为导演现在评课更注重评教师“导得多好”而不是讲得多好。现在的课堂,很多老师喜欢用时髦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我认为有必要讨论的问题才去讨论,而不是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脱离了内容的形式就变得华而不实了。这种浪费时间的形式上的热闹,就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备听众。 公开课是一节供大家观摩、评论的课,因此,它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有时需把听课者也融入到你的课堂中来。比如,在要求学生看阅读材料时,你就需将有关的内容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听众,这样就不会让有些听课老师由于不熟悉所讲的内容而跟不上课堂思路。另外,通过优美而富有动感的课件,直观形象地把你所讲授的内容、重点及思路打在屏幕上,使学生和听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从而使课堂气氛融治和谐
开课过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感受我们民族管弦乐作品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音乐听辨、视唱、声势及旋律创编,能够识记作品各段主题。 二、教学重点: 能够识记作品各段主题 三、教学难点: 能够积极探究作品中运用的民族音乐语汇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视频《春节序曲》引子部分 学生与教师作节奏练习 师生跟着音乐做节奏敲击 简介民族音乐表现手法:螺丝结顶、一领众和 课题管弦乐《春节序曲》 新课教学: (一) a主题 学生看谱欣赏主题音乐 视唱主题,找出规律(民族音乐创作手法:同头换尾) a1主题 学生用五声音阶为a主题旋律加花 学生看谱欣赏a1主题音乐,并总结出a1主题是a主题的加花变奏 总结全曲主题都由民族五声音阶创作 学生在声势中识记主题音乐
b主题 学生视唱旋律识记主题音乐 (二) 完整聆听呈示部A,为各主题排序 引子+a+b+a1+b+a1
二、欣赏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春节序曲》展开部B 1、学生学唱陕北秧歌调《二月里来打过春》 2、聆听展开部音乐,总结出主题旋律由陕北秧歌调《二月里来打过春》改编而成
三、赏析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春节序曲》再现部A1 课件播放之前提出,再现部音乐再现了呈示部的哪些主题音乐?(b主题+a1主题+引子第二部分) 欣赏之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是第一部分的缩短再现,并引导学生认识这一部分音乐比第一部分音乐在情绪上更加热烈,速度也更快了,特别是民族打击乐器的加入,形成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的歌舞联欢的场面,在沸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四、小结: 1938年,福建晋江人李焕之先生就读于延安鲁艺音乐系,结业后留校任教。他非常喜爱陕北民间音乐,于是便将陕北人民群众在正月十五节期间欢乐喜庆闹秧歌活动的音乐素材进行整理、提炼、升华,编配成为管弦乐《春节序曲》。《春节序曲》是作曲家李焕之先生“洋为中用”创作的典范,因为它是运用中国民间音调和作曲技法创作,富有民族风格和特色。他努力探索使得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洋音乐的手法更好地交融,这是我们民族的管弦乐而不是西方管弦音乐的抄袭和复制品。 播放中国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奏《春节序曲》视频! 本节课结束!
总结反思 教学目标明确,能准确体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及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各环节能承上启下,衔接自然,富有音乐特点。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规范、生动。音乐教学能感染学生,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要更加关注学生,不要让教学环节形式化。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整个教学生涯的奋斗目标,新老师的教学青涩还是存在,要继续努力不可松懈,静待下一次质的飞跃。
|